首页 >> 正文

乡村建设创新研究团队赴江津区调研指导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工作

2025年07月24日
人点击

7月22日,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乡村建设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骆东奇教授一行5人深入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田间地头,对镇域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指导。参加调研的团队成员有赵伟教授、石永明高级实验师、马世五高级工程师,以及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李泽辰。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慈云镇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大家就江津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和交流。

团队一行先后到慈云镇刁家社区、聊月村、江津花椒国家现代产业园项目点和自主复耕点进行实地察看,了解山地区新形势下农用地内补充耕地的实际情况、质量水平、后期管护、产业融合等。现场察看后在慈云镇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了江津区耕地保护现状,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开展情况,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等。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了非农化和非粮化耕地补充的情况,提出补充耕地管理现实问题和实际情况,以及职责调整后补充耕地管理情况和效果。慈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补充耕地和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在镇里的开展情况;慈云镇刁家社区、聊月村负责人介绍的村社一级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生产发展、补充耕地的实际情况。大家还就耕地保防、粮食安全、大食物观落地、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座谈会上,骆东奇提出,镇村基层耕地保护是国家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落实落地的最重要基础,大家要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方面对加强耕地保护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求,系统谋划、综合施策,要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前提下,通过耕地保护和全域整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乡村建设创新研究团队由校内外20余名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济、乡村规划研究的教师组成,团队在全市16个村建设有工作站,长期指导基层乡村建设和发展,多项研究成果获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上一条:我校两位教师入选2025年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专家库
下一条:乡村建设创新研究团队举行西南山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交流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