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首位,抓住“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发挥组织、智力、文化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全员参与,助力陕西省合阳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发挥组织优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按照“校党委包县抓总、院党委包镇抓落实、党支部对接村户”的思路,整县域全面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在学校层面,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扶贫干部,加强对全校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在学院层面,根据学科专业与工作需要,遴选20个二级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对接合阳县各镇(街道办)和涉农部门,将党建促扶贫纳入工作计划、纳入二级党委书记述职内容、纳入党委政治巡察观测点,强化党建促扶贫的督促落实。在党支部层面,实行党支部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组织带动师生党员参与扶贫工作。目前,三级组织联动抓党建促扶贫的良好格局已基本形成。校党委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深入一次定点扶贫县,累计深入一线开展扶贫工作督导调研35人次;二级党委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对接帮扶205人次,“书记帮镇助力团”成员单位定点联系帮扶镇(街)实现常态化;41个党支部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系,党员捐款捐物价值100余万元。机关党委所属26个党支部对接帮扶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国际支部发挥留学生英语口语特长和利用非洲国家贫困生的特殊经历,为中小学生开通“云端”英语课堂、“云端谈梦想”励志报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扩大国际视野。学工支部、研究生院支部、工会支部发挥支教团、研究生助力团、教职工力量,帮助贫困生体验素质教育魅力,实现“微心愿”。葡萄酒学院等二级学院党委在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教育帮扶等方面,与对接乡镇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受到地方欢迎与群众好评。
发挥智力优势,以科技支撑促产业发展。发挥智力与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在合阳、镇巴、城固和紫阳四个县建立26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在全国18个省份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28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46个示范基地和100余个品种示范园,在省内56个贫困县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选聘168名专家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每半年选聘15名左右研究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持续为合阳县提供智力帮扶。依托学校葡萄试验示范站,与合阳县共建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专家、研究生与“示范基地”绑定融合,为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常年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升级产业、优化产品,构建起“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路径。全面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省级领导包抓扶贫和陕西省高校“双百工程”扶贫任务,为地方持续脱贫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18年以来,累计在合阳县举办各类培训班90场次,培训各类人员1.6万余人;示范推广新品种130个、新技术60项,设计非遗文创产品60件。帮助培育樱桃、红提、红薯、苹果、生猪、花椒六大优势农业产业,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00余户,带动贫困人口1.2万余人。研究生助力团帮助搭建农特产品电商、微商平台6个,助力合阳县等贫困地区农产品打开销路,实现“增产又增收”。8位农民通过高层次培训成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高级职业农民”,成长为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的致富带头人。
发扬“西农精神”,以精神引领促全员参与。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融入扶贫工作,积极挖掘选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布《“我是西农人,扶贫当有为”倡议书》,号召在校师生、毕业校友积极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将“脱贫攻坚”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用“西农精神”激励学生参与支教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情系三农”,将“科技大篷车”开进乡村小学,为贫困学生送去现场科普活动。将“普法”与“扶志”有机结合,组织法学专家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宣传活动。近两年来,师生参与合阳县扶贫工作2600余人次,35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合阳开展支教、支农活动,17名海归人才赴合阳县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组织200余名当地贫困学生免费来校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885万元,师生校友及合作企业、电商平台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5100余万元。学校幼儿园与合阳县海峰幼儿园、镇巴县恒大幼儿园结对子,帮助两县幼儿园规范建设,提升办园质量,其中海峰幼儿园已晋升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号召组织一批农业科技专家扎根一线,为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积极贡献“西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