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着力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以丰富多样的育人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校园风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聚焦全过程,强化主题教育。积极推进学校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建设,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师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举办“四有”好老师大讲堂、“治学修身”大讲堂、“感动师大”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带领师生学习时代楷模、改革先锋、道德模范、身边榜样等先进事迹。以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劳动教育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社会实践、扶贫支教、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健康蓬勃发展。
聚焦学科交叉,推进平台建设。发挥教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优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在传承创新和国际传播方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研发“说文数据库”等数据平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研发“甲骨文”“小篆”国际代码标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指导戏剧与影视学科与校内外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等一流学科协作,创作《零零后》《文学的故乡》《良师》等纪录片。加强学校各艺术学科实现跨界融合与协作,打造大型原创戏剧舞台精品《往事歌谣》《兰若寺》。2020年学校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
聚焦全方位,助力基础教育。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研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和教育部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标准,出版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资源库,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培养从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教师。深入调研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积极推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承担“中小学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谱”“中小学教材先贤、英雄人物图谱”和“文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
聚焦全社会,加强宣传推广。加强课程建设,推出“中国哲学”“儒家经典文献导读”“中国传世名画鉴赏”等慕课和网络课程。建立文化传承新平台,把新媒体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京师人文”公众号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成为思政宣传与文化育人有力阵地。“章黄国学”公众号兼顾学术严谨性和形式鲜活性,获评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BNU思享者”平台全面推介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事迹,被教育部和国家网信办联合授予2018年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工作案例。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鼓励其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聚焦全球化,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面向国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和“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组织编写《走进汉语》《跟我学汉语》等20余部对外汉语教材,在国内外汉语教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汉语·纵横》外国留学生本科系列教材,累计销售10万册。举办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等,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