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坚持特色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杜玉波
(2021年12月28日 北京)
各位理事:
现在,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理事审议。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年来,在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特色创新,主动担当作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和复杂多变形势的挑战,多项工作应势而谋实现新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和部党组决策部署,乘势而上形成一体化工作新格局;清醒认识高等教育所处方位和发展趋势,顺势而为规划学会未来新蓝图。
我欣喜地向各位理事报告,在中宣部、民政部、商务部、中国科协、国台办等的关心支持下,学会上下共同努力,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被评为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特色创新学会”“2021开放合作品牌创办学会”等荣誉称号。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连续2年被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列入社科学术社团主题活动资助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被纳入“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连续4年获评“中国会展品牌展览会”。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今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被评为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被列入中国科协《2021重大学术会议指南》。秘书处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会获得这样的成绩和荣誉,实属不易。目前,学会处在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期,整体精神风貌发生了积极变化,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高等教育现代学术社团的远大目标坚实迈进。
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 持续增强组织凝聚力
以党建为引领是学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组织凝聚力就是以共同的事业追求和发展目标为纽带,把广大学会成员团结起来干事创业。一年来,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办会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
一是学深悟透中央精神,政治上更加清醒坚定。学会会长办公会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列为“第一议题”、作为制度性安排,在第一时间领会精神、指导工作。学会领导带头领学、重点解读,其他同志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学习体会,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上下功夫,切实将中央精神转化为推动学会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理事会及时将党建工作新要求写入学会章程,从制度层面落实党建工作对学会工作的引领。及时修订《学会风险防控清单》,从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方面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学会加强对学术论坛、课题研究、微信网站、刊物出版、业务培训、展览展会等的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监事会通过参加学会重要决策会议、重大问题讨论、重大活动开展,强化对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和监管,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学会积极探索分支机构党建工作新模式,10家分支机构探索成立了功能性党组织,负责人由党员理事长担任。一年来,学会上下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激发工作活力。学会按照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教育实效。组织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及时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等召开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活动;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举办“建党百年高校红色教育巡礼活动”。学会设立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探索”研究,组织分支机构设立“党史学习专项研究课题”。会刊《中国高教研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设立专栏,回顾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百年辉煌历程,总结发展经验。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会秘书处和各分支机构焕发出更强的工作活力。
三是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人心促发展。年初召开的学会年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特别强调学会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与党的建设同步谋划、与党的组织同步设置、与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会学术社团优势,团结和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高等教育专家学者参与学会智库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更好地服务战线需求,回应教育关切。根据学会《章程》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调整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理事人选。优化分支机构布局,新成立3家分支机构,目前分支机构数量达到68家。持续推进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抓两头带中间,开展分支机构综合考核评价,对考核为优秀的10家分支机构、5名优秀学会工作者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不够理想的16家分支机构,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推动落实整改工作。积极发展学会会员,一年来新吸纳66所普通高校为单位会员,单位会员增长到1656个。今年2月,学会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之后,更加重视个人会员发展工作,自今年5月份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已吸收个人会员近2000人,覆盖各级各类高校。
二、坚持学术立会,充分发挥学术引领力
学术立会是学会发展的根基。学术引领力就是要以学术思想的力量支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学会的核心能力。一年来,学会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推进高等教育研究与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期刊发行、智库建设等,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发出学会声音。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系列重大课题研究质量。学会持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2项重大委托课题研究。由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主持的“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人才战略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课题组发布“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人才战略研究”“一流大学人才发展战略”“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等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促进了“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在重大委托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其他11个课题组也积极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将择机发布。
以学会重大课题为示范,秘书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指导分支机构开展专项课题研究。2021年,学会联合19家分支机构设立专项课题552项,30家分支机构自设课题281项,共计投入研究经费750余万元。8家分支机构课题研究实现零的突破。连续4年组织分支机构撰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观察报告,及时发布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和行业趋势,社会反响良好。
二是对标一流标准,扩大《中国高教研究》影响力。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作为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被学术界广泛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在国内期刊评价系统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2021年《中国高教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该奖项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在近300种教育类期刊中,期刊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2021年连续蝉联第二,影响力指数(CI)和影响因子在全国高教类期刊中排名第一。期刊亮相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出版物展”专题展台,社会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显著提高。
三是强化智库建设,提高咨政建言能力。学会秉持“四新四真四统一”研究原则,汇集众智,服务大局,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思路、产出新观点、探索新路径、打造新高地,正逐步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共同体。学会以重大课题研究为基础,着力推动政策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累计向上级部门报送35篇《研究专报》,20篇得到教育部及有关司局领导批示,其中《推动香港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5篇专报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多家分支机构汇聚本专业领域专家学者,产出《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考》《新冠疫情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影响综合比较研究》等多项研究报告,为中央相关部委、教育部多个司局持续提供立法咨询、专业报告、政策解读,服务科学决策。
三、坚持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服务大局是学会兴盛的必由之路。社会公信力就是要求学会做到治理有序、制度规范、公正可信。一年来,学会坚持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服务高等学校办学实践、服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加快平台化建设,立足制度化保障,提升信息化水平,体现绩效化评价,服务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高博会品质,在服务中打造国家名片。高博会作为亚洲领先的集现代教育高端装备展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改革成果推介、高等教育学术交流、创业就业服务、贸易洽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品牌活动,现已成功举办56届,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正逐步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名片。第56届高博会更是盛况空前,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会高校1500余所,到场观众13万人次。举办了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特色活动,献礼建党100周年。高博会紧扣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促进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贴教育装备现代化现实需求,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紧抓展会新增长点,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办15个会议论坛和多个竞赛活动。
二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在服务中形成格局性变化。学会受办公厅、秘书局、社科司、国际司、督导局等司局委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服务教育部中心工作。受教师司委托,承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创建职称评审监管系统平台,承接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工作。配合高教司做好“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总论研究”“高校教务处长能力研究”等课题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专报》编制工作。在相关司局指导下,学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得到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来自1071所本科院校教师参加了校赛、省赛,50386名教师参加了校赛。监事会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监事会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了大赛公平、公正进行。
三是加强培训中心建设,在服务中不断做大做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以及教育政策热点和高校发展难点,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先后举办了高校教务处长培训、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成果推广、高校个性化指导与定制培训、热点主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00余期。线上线下培训总规模近2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探索对外合作新形式,在服务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学会坚持开放办会理念,与民革中央等共同主办“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大赛加深了两岸青年的相互理解、推动融合发展、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了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得到民革中央等多方高度肯定。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总部基地(北京)”,与中教华影电影院线合作开展“高校数字思政”专题精品项目培育计划,谋划合作新增长点,共同推动学会事业发展。同时加强与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等省级高教学会的联系,探讨相互合作的新模式。学会和分支机构主动将学术活动安排在西部举行,助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四、坚持开放办会, 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开放办会是学会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国际影响力就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学会事业发展。一年来,学会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全局,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的独特优势,利用民间交往的有利条件,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形成开放办会新格局。
一是办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打造国际化高端学术平台。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现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峰会,正逐步成为学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聚集地、青年才俊成长成才的新园地。2020论坛年会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高站位,与会嘉宾开展了富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碰撞,贡献了具有引领性的观点见解,在诸多领域达成了若干新的共识;首设“大学校长论坛”“学者论坛”“博士生论坛”三大平行论坛,总报告数达到105场,57位境外嘉宾通过实时连线或视频方式作报告,64位嘉宾现场作报告,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理念更加彰显;首次尝试与重要国际组织开展合作,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教席协办会议,进一步扩大了论坛年会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借助论坛年会与多国、多个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宣传模式,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携手“央视频”全程直播,在线观看总数达350万人次,点赞数约1700万。会后,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400余家国内媒体,以及俄通社、美联社、韩联社等300余家国外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二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在合作中寻求新突破。学会坚持点面结合,优化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布局,制定了新一轮学会对外开放发展规划。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教育交流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远远超过了教育本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后,在国际交流、社团发展等方面得到多项支持,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对外开放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学会与美国教育委员会保持密切往来,双方领导进行了“云会晤”,围绕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度交流合作进行了探讨,推进联合课题、联合出版学术系列丛书、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为推动中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往来发挥积极作用。学会与欧洲大学协会建立联系,同国际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加拿大大学协会等全球9个全国性或区域性教育组织共同发起“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在推动筹建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对话的机制化平台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学会与英国大学联盟建立联系,双方领导计划近期举行视频会晤,围绕组织间学术交流、高校校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探索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高等教育学术合作研究。学会主办了“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两国教育部、大使馆,我国外交部、中国科协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82所中巴联盟成员高校代表等约300位嘉宾参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五、坚持特色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年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高质量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得到了教育部党组的充分肯定和各司局的广泛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理事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与学会领导和各分支机构负责同志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与学会秘书处全体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分不开。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挑战:学会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会发展战略构想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凝心聚力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分支机构发展整体质量需要不断提升,在会员发展、公共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与不足。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坚持“建智库,强服务;创品牌,提质量;立规矩,严管理;谋合作,扩影响”的工作思路,谋划并部署好明年工作任务。
2022年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按照教育部党组工作部署,胸怀全局,聚焦主责主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学会发展战略构想转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工作动力,全面提升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具体来讲,学会要集中力量办好几件大事:一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探索功能性党组织创建模式,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二是顺利完成学会换届工作。优化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安排,为学会今后五年的事业发展谋篇布局,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扎实推进学会“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加速推动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四是持续打造“两会一刊一库一中心”品牌格局。在提高质量、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
各位理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希望理事会全体成员都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会的各项工作中来,在政治上坚持高站位,思路上坚持大格局,事业上坚持谋长远,工作上坚持善作为,作风上坚持严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相信,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高等教育现代学术社团。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学会一定能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