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河海大学“五个坚持”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05月07日
人点击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引、育、用、服”四力协同、“一流人才”八方汇聚的工作体系,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把好前进“方向盘”。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人才聘用委员会、人才特聘委员会等,落实“支部—院系—职能部门—学校党委”四级联动引才机制。建立“引进人才二级党委谈话”制度,夯实二级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做好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出台《专任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意见》,大力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等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

坚持以德立才,树好师德“风向标”。修订完善《师德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责任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具体落实”的师德师风工作格局。编印师德手册,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发展培训各个环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出台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与教职工年度考核、导师立德树人履职考核工作相结合,建立师德档案,常态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丰富完善教师荣誉制度体系,选树宣传师德优秀典型,举办“师德建设月”“尊师重教月”等系列活动,开展入职宣誓仪式、荣休仪式等,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坚持科学引才,拓宽引才“大航道”。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重大人才项目平台,以水利特色学科作为聚集人才突破口,积极延揽人才。大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以水科学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载体,打通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突出学科“高精尖缺”布局导向,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学科,重点引进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增长点,以成熟学者为核心,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深化博士后制度改革,增强博士后制度吸引力,建立专职科研岗机制,储蓄后备人才;实施“河海学者”计划,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吸引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定期来校工作。

坚持“以水育才”,构建人才“蓄水池”。对标水利交通重大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海洋强国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台“大禹学者计划”,从科研经费、团队建设等方面完善全过程引才机制,着力培养水利学科领军人才。瞄准国际前沿科学和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制定“大禹团队计划”,健全人才“传帮带”机制,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鼓励师资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科技攻关,发挥人才孵化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为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贡献智慧和力量。举办“大禹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探讨学术前沿、分享成长经历,组建创新团队。出台《“青年教授”“青年副教授”聘用办法》,科学设置岗位,选聘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平台、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学术资源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助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坚持服务留才,打造发展“大平台”。建立校领导联系人才机制,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交流,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交流会,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依托水利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发挥高能级新型科创平台的资源集聚效应,搭建人才科研创新平台,支持人才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全方位推介展示创新成果,加快科技创新的研发和转化。支持优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任职,拓展学术交流合作圈。多维度提供社会实践机会,选派优秀人才到政府部门等挂职锻炼,强化校地合作,发挥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选派优秀人才到科技园区、企业等实践锻炼,以产教协同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了解产业一线技术需求,切实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1+3”模式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下一条:中国药科大学“四个注重”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