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改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进一步完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学校通识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更加规范。按照教育部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要求,全面理顺了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主干学科、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主要实验、总课时数等,培养方案更加规范。基本完成《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将改革成果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了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及会计学院卓越会计教育试点工作。获批1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立项取得突破;获批3项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底,学校加入了川渝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正式启动联合开设优质通识课工作。
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合作,特色招生项目逐年增多,开放办学特色进一步显现。学校先后与重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太极集团、科瑞集团等举办了定制培养、合作培养人才班,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五年获重庆市教改项目立项91项,在市属高校名列前茅。2013年,我校获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2015年,《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获得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智慧平台体系建设》获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立项。加强高教研究,高教所聘请首批14名兼职研究员,并申报成功市级、校级教改项目11项。
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开始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批1个国家级、2个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市级教学团队。2013年-2015年,在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启动的“三特行动计划”中,学校获批3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2个市级特色专业。
2014年,出台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新专业申报管理办法》;2015年,启动了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探索构建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重庆工商大学专业评估会
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扎实推进,效果明显
修订了《重庆工商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工商大学通识课管理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编辑出版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集,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进行了经验总结。十二五,学校获批4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进一步规范了本科自编教材立项建设工作,22项教材获自编教材立项,7部教材获批第一批市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其中,《零售学》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现了我校“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零”的突破。
学校正式加入了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启动了慕课(MOOC)课程建设工作。
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五实”教育成效显著
全面开展实验教学要件专项建设,对56个专业的实验课程要件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公开出版、内部印刷实验教材和要件汇编87本;建成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获批中地共建项目专项资金1050万元,完成了“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了“智慧型经管类实验教学资源交互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项目超市”开放实验项目累计达191个,选修19032人次;整合校内外资源,筹建创业学院,申报并获批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众创空间,全面统筹、管理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创园”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3家公司不断接纳学生开展专业实战业务,把实验课堂搬到了公司;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工作,被重庆市教委推荐参评教育部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着力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济学院、商务策划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校外基地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市级基地;学校还重点培育了10个校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贯彻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精神,对2013、2014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试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管理系统进行了抽检;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检测及处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诚信化建设。
|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来校视察并参观中心实验室 |
|
重庆工商大学创业学院揭牌仪式 |
|
出版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教改专著等标志性成果 |
十二五,学校成功承办了2011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总决赛及全国高校经管实验教学研讨会、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暨全国高校创业实验实践教学研讨会、2015大学生创业培育与管理工程国际研讨会及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高峰论坛等大型会议。
|
承办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暨全国高校创业实验实践教学研讨会 |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批24项国家级、96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1项国家级、2项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我校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55项,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个人,以及校女子排球队、大学生艺术团、勤工助学书报亭等优秀的学生团队。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形成了一批“品牌竞赛项目”,获奖的等级、获奖学生人数、获奖项目覆盖面均有了大幅提高。学校共计投入约415万余元资金资助和奖励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234项,获省级奖672项,多项学科竞赛大赛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学保障更加有力
从2012级起,开设了11门通识核心课。2014年,2门核心通识课被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评为全国精品通选课,1门被评为优秀通选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通识课申报、评审程序与教学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通识课开设与教学管理。学生转专业实现了公正、公开、透明。学生学业警示形成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两个系统整合工作落实机制和警示学生座谈会制度,因学业警示退学人数大大减少。规范了重修教学模式,强化了重修课堂纪律。根据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提高了12级后本科英语四级授位条件。完善了对在校期间受记过处分学生毕业后修业年限内学位申请制度。出台了加强外聘兼课教师教学管理文件,加强了对外聘兼课教师的规范管理。
教学计划、课表执行更加规范;教改实验班选拔制度、退出机制更加科学;教学管理全程各项文件与制度更加完善;学生违纪、教学事故处理更加严格。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加强了各校区日常教学秩序的巡视,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升级了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评教平均分比过去更加客观公正。先后制定了8个督导管理、激励和考核制度,顺利完成第七届教学督导督察委员会换届工作,完成了督导评教指标体系修订及评估工作系统开发工作,实现网上在线评教。开展覆盖所有专业的毕业论文专项督查8次,8个学院分获“论文工作管理优秀奖”、“试卷质量与管理优秀奖”;抽查学生课堂笔记2560本,10个学院获得“组织奖”。
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得到改善,作为学校为教师办十件实事的内容之一,学校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3个校区多媒体教室设备安装改造工作,建成了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评估系统,覆盖各主要教学楼的红外考试系统,全面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极大改善。
推进应用本科教育改革,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需求导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紧密结合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强调“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向、“需求导向”的办学目标、“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途径以及“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开展合作办学,凝聚高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共建实训就业平台,加强示范实训中心建设,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培训与教学评比制度化,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与研讨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性地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录像分析与指导、教学主题午餐会,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助教师参加高水平教学研讨会,教师在线学习等活动,参与教师达4731人次。建有“讲座网”,向校内师生共享国内外名校优质课程,共计141所知名高校公开课程307门,共2710讲;推动校内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容量达2210.7G,师生开展混合学习实践已初具规模。
2012年开始,开展三年一轮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比工作,872名教师参评,128名荣获课堂教学优秀奖,30名荣获课堂教学等级奖;在第二轮评比中,有两批次562名教师参评,第一批42名教师荣获优秀奖。15名教师先后获“萧丽玉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
本科生素质教育开展扎实,结出硕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修订《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训类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素质拓展类通识课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演讲与口才》、《流行音乐鉴赏》等43门素质拓展课程;修订《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文件,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对符合要求者进行学分认定;深入开展“36182”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挖掘“36182”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刊印了指导手册与多种刊物;举办了10余项各类大赛暨学术论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学生作品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累进创新铜奖1项;学生作品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类通识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普遍提高,彰显了我校共青团素质教育成果。